外国语学院举办第19期研究生学术沙龙

发布者:王曦发布时间:2025-05-19浏览次数:48

5月14日,外国语学院举办了第19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邀请徐艳利副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由23级研究生王艳玲主持。 

本次沙龙有何冰、苟淑娟、汤梓菲和王玥影4位同学做了分享报告。22级何冰同学汇报的题目是“来浙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中国国情教育研究——以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她结合运用案例研究、课堂观察和深度访谈方法,对国情教育的课程设计、教学挑战、文化融合机制及优化策略进行了系统探究;22级苟淑娟同学报告的题目为“在华摩洛哥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研究——以浙江省为例”,她从社会文化适应、学习适应和心理适应3个维度出发,剖析留学生群体的适应现状和问题成因,并提出了应对策略;22级汤梓菲同学分享的题目是“基于语料库的政治文献英译语言特征及策略研究——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前两卷)为例”,她运用语料库方法,对政治文献英译的语言特征及译者的翻译策略案例分析,揭示了政治文献翻译策略的调整对提升国际传播力的核心作用;22级王玥影同学以“英美主流媒体关于福岛核废水报道的批评话语分析”为题,她依托费尔克劳夫三维分析框架和韩礼德系统功能语法中的及物性理论,通过对自建语料库中相关报道的统计与分析,揭示了英美主流媒体话语背后隐含的意识形态和生态价值观。

徐艳利老师基于上述4位同学的分享提出了3条优化建议要通过多文献对比阅读发现研究空白,注重批判性思维的培养,避免重复性选题;问卷设计需兼顾理论框架与实证效度,优先采用权威量表并实施前测验证;研究需注重理论意义的升华,在挖掘研究问题本质的基础上,结合实证数据客观分析现有研究目标存在的局限。

本次学术沙龙讨论氛围热烈且内涵深刻。通过发言交流与点评互动,同学们对如何从文献阅读中发现研究问题、科学设计问卷以及深度挖掘研究意义等关键环节形成了系统性认知。这些探讨为优化研究设计、激发创新思维指明了实践路径,助力同学们在学术探索中找准方向、深化认知。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