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下午,外国语学院在信礼楼304会议室举办了首期研究生学术沙龙。本次沙龙邀请敬南菲教授担任点评嘉宾,由张立飞老师主持。外国语学院各年级研究生共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23级田心蕊同学以“自我探索之旅——论《现在是你敞开心扉之际》和《悉达多》中精神危机化解之策”为主题进行了发言。她从自我探索的角度出发,对比了两部小说的异同,发现它们展现了相似的自我探索过程。通过深入剖析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她揭示了沃克和黑塞面对社会精神危机的化解之策:在自然和实践中探寻自我,在与自然的交流中体悟生命的意义,最终获得自我认知的完善和精神危机的解除。敬南菲教授在点评时强调并区分了比较文学和文学比较的概念。她指出,虽然比较文学和文学比较都涉及到对不同文学作品的分析与对比,但它们的研究方法和目的有本质不同:比较文学是一种跨文化的文学研究,旨在通过对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揭示其背后的文化差异、文学传统以及人类共通的情感与思想;而文学比较则更多地关注于具体作品之间的异同点,是一种更为细致和具体的文本分析方法。
22级陈飞飞同学发言的主题是“安娜·伯恩斯《送奶工》中的暴力书写及伦理关怀”。她的发言基于斯拉沃热·齐泽克的暴力理论框架,对女性及其他弱势群体在遭受暴力侵害时所承受的压迫与心理创伤进行了深刻剖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些群体如何运用反暴力策略以寻求解脱与反抗压迫。同时,陈飞飞同学还深刻反思了北爱尔兰地区民族遗留问题的复杂性,以及在此背景下构建民族共同体的可行性路径,并系统阐述了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需采取的具体措施及相应的伦理关怀原则。在其后的点评中,敬南菲教授赞扬了陈飞飞同学对于时事的敏锐度,并表示,撰写论文时,技巧和主题要有所侧重;章节分割应当逻辑清晰,避免章节内容之间的粘连。
23级刘长秋同学发言的主题是“弗洛伊德暗恐理论视角下《女人之罪》父权制批判研究”。刘长秋同学采用文本细读法,结合弗洛伊德暗恐理论,对《女人之罪》进行了深入剖析,不仅深化了对父权制批判的理解,也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工具。同时,她也强调了女性主体性的重要性以及反抗父权制压迫的必要性。在点评中,敬南菲教授表示,理论分析要具体化,不仅要探究“为什么”,还要明确“干什么”,从而深入分析心理与行为之间的关联;同时,文学研究应重视文本研究,落到实处。
在随后的自由提问环节,同学们纷纷就自己的兴趣点与疑惑之处向教授和3位发言同学提问。敬南菲教授耐心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并与同学们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通过这次沙龙活动,同学们不仅展示了各自的研究成果,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进行了补充,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