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语学院举办高级结构方程模型应用国际学术讲座

发布者:翁雪招发布时间:2023-06-16浏览次数:440

6月14日,应外国语学院邀请,伊朗博伊诺德大学教授马吉德·伊拉希·希尔凡(Majid Elahi Shirvan) 和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大学教授阿普杜拉·阿拉默(Abdullah Alamer)为外语学院师生作如何利用高级统计模型分析语言心理因素与语言习得关系的学术报告。讲座由我院特聘副教授、研究所“外语教学”方向负责人邵凯祺博士主持,学院研究生、教师、领导共同参加。

马吉德·伊拉希·希尔凡教授首先以“潜在变化分数模型在分析二语心理构念纵向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主题,向在场师生们阐述有关潜在变化分数模型(Latent Change Score, LCS)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优势。潜在变化分数模型(Latent Change Score, LCS)可运用于探究变量间随时间发展的动态变化关系,该模型描述了一种语言心理构念的短期发展对另一种语言心理构念的长期系统变化产生显性和隐性影响的机制。马吉德·伊拉希·希尔凡教授进一步解释如何处理模型参数并对特定假设进行评估,最后结合二语习得领域中的LCS模型进行示例讲解。阿普杜拉·阿拉默教授以“什么是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I-CLPM)?”问题展开,讨论了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andom Intercepts Cross-Lagged Panel Model, RI-CLPM)和传统交叉滞后模型(Cross-Lagged Panel Model, CLPM)的区别,并结合相关案例讲述了随机截距交叉滞后模型(Random Intercepts Cross-Lagged Panel Model, RI-CLPM)的研究优势。阿普杜拉·阿拉默教授表示RI-CLPM模型在相关研究内容上能够提供更准确、更细致的信息。

马吉德·伊拉希·希尔凡教授和阿普杜拉·阿拉默教授的两场讲座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紧贴学术前沿。两位教授不仅介绍了现代量化研究手段,也拓宽了与会师生们在语言学领域的研究视野,提供了外语研究的一些未来可行方向。教授们与在场师生展开了热烈的互动,并详细回答了师生们有关论文撰写,实验设计,数据分析等方面的问题。两位教授还热情地向老师和同学们推荐阅读书目,以便帮助大家理解相关学术话题。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浙江・杭州 浙ICP备12028388号-2.浙公网安备340300020005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