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外国语学院蒋国东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外译项目《第四种国家的出路》开题报告会在三教304会议室举行。人文社科处处长王轻鸿教授到会指导。浙江理工大学文炳教授、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王国枫教授、王英鹏教授和外籍专家Hersh Amit Sangani应邀担答辩专家。外国语学院院长郭继东教授、课题组成员及学院教师等2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郭继东教授主持。
会议伊始,王轻鸿首先向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表达了祝贺,说明了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开题的相关要求。然后简单介绍了我校近年来对人文社科工作的重视及取得的成绩,肯定了外国语学院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文社科支撑。最后鼓励外语学院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社科项目,多发表或出版高水平科研成果,为讲好中国故事和推进我校的学科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项目负责人蒋国东教授详细汇报了翻译项目的原著与作者、原著的外译意义、合作出版社的情况、翻译团队人员构成、翻译项目的进程安排与质量管理,以及海外出版推广计划等基本情况。
听取项目负责人的汇报后,与会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审议和点评。文炳教授对《第四种国家的出路》项目的选题、团队规划与流程安排等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项目团队今后的翻译提出建议,如汉译英要做到“传达理解,避免误解”、在译本中增加译者序、做好术语整理工作等。王国枫教授从社会学研究的角度,指出《第四种国家的出路》的译介具有很高的学术意义,同时也强调了确保译本语言严谨的重要性。Hersh Amit Sangani从英语母语专家的视角,就书名与初稿的语言润色提供了建设性意见。王英鹏教授就如何翻译好小句,体现原作者的真实意图,提出了指导性的建议。与会的其他老师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建议或向专家组求教,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顺利通过开题答辩。整场答辩会,与会人员畅所欲言,纵谈学术研究,表现出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也体现了外国语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
《第四种国家的出路》是我校首次获批的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此类国家社科项目主要资助代表中国学术水准、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学术前沿的学术精品,以外文形式在国外权威出版机构出版并进入国外主流发行传播渠道,旨在发挥国家社科基金的示范引导作用,深化中外学术交流和对话,进一步扩大中国学术的国际影响力,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此次立项彰显出外国语学院力争优秀、追求进步的学术思想,体现了学院积极主动承担扩大中国学术国际影响力、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的社会责任感。